菜单

北京大学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核心使命,以“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教学方针为指引,以“培养和造就引领未来的人”为目标,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在本科教育阶段,学校要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建设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创造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基本教育状况

北京大学设有人文、理学、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信息与工程、医学6个学部,共有11个学科门类,49个专业类,134个本科专业。近年来,学校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国家社会需求,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古生物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古典语文学”等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多样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大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元培学院、学科大类或院系招生和培养、跨学科人才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不同模式开展全方位的卓越人才培养。
1、元培学院
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学习制度上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
2、大类招生和培养
本科生按学科大类招生,在完成前两年基础课后,在院系和学科大类内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
3、跨学科人才培养
通过“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整合科学”“古生物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等跨学科专业设置及辅修双学位项目,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目前,学校共有“人工智能”等10余个跨学科专业,“古典语文学”、“思想与社会”、“计算艺术”等10余个跨学科项目。

4、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设立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历史、哲学、计算机等19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和10个强基计划专业大类的建设项目,通过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兴趣和发展潜质,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各个培养环节建设。
5、医科生培养
医学部实行五年或八年学制医学教育,并率先在国内实施临床专业八年制长学制教育。目前,每年720多位医学部本科生一年级到校本部接受为期一年的通识教育和基础课教育,第二年开始回到医学部接受基础教育与实习,最后几年重点加强临床实习。

高质量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为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北京大学建立了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目前,全校有核心课程900余门,通识课300余门,非语言类全英文授课课程近400门,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1门。

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近年来,在学校加速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大背景和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学本科教育迎来了一个新时期。2013年北京大学提出了“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新“十六字方针”。自2016年以来,学校出台《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逐步建立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体系。

1、通识教育改革
学校以思政课改革和通识核心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建立高水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确立了“理论为本,内容为王,问题导向,形式创新”的思政课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出台《关于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现已建成“人类文明及其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科技”四个系列、通识核心课与通选课两个层次的300余门通识课程。其中通识核心课程通过“大班授课、小班讨论”“阅读经典、批判反思”等方式,侧重于强调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对根本问题的思考和研讨。同时召开通识教育联盟年会、举办通识教育暑期学校、组织通识教育沙龙、运营“通识联播”微信公众号,使“通专融合”的理念进一步深入师生。
2、专业教育改革
学校大力改革和重构专业教育模式,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凝练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并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跨学科专业建设、跨学科项目建设和跨院系选课开放、辅修双学位培养同质要求等举措,建立了“专业核心课+跨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训练”等多样化和开放探索的专业教育体系。
3、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出案例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方式,促进传统讲授式教学向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转变。大力推进小班课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能动性和创造力。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推动师生教学方法的转变。
4、管理、资源和质量保障改革
学校积极推进全校自由选课和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条件建设,加强研讨型教室等师生互动空间建设,出台小组学习预约使用教室办法,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与成长体验。 学校通过教学评价机制建设和教学奖励机制两方面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运行体系,引导院系和教师投入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以教学工作为核心、兼顾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的院系考核机制,实施院系综合评价、绩效评价方案,通过数据有效支撑,完善院系教学状态、教学质量、教学绩效的考核。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改变原有注重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利用。完善校级教学奖励体系。持续加大教学奖励投入,提高教学优秀奖奖励额度。通过评价评奖机制的不断调整,激发院系和教师的积极性。
5.教材建设与管理
学校大力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教材育人功能,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充分发挥北大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势,整体规划设计全校教材工作,统筹各学科优质资源,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教材编写体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反映学科核心知识体系和教学科研的最新进展,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建设和选用高水平教材,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重点教学项目和获奖


近年来学校通过持续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截止2022年10月,北京大学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10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计7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7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2门,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1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26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0项。

 

 

更新日期:2022-10-04